101展评(一) | 林焱琳:个体叙事下的“意识之海”
个体叙事下的“意识之海” 《无尽之海》数字艺术作品展 展评 | 林焱琳 / 3月16日我在前往程超个人数字艺术作品展《无尽之海》的开幕式路上,脑海提前预演了展览现场的大致状况:每件作品前排满了等待体验的观众,大家的视网膜会被虚拟现实的炫酷效果主宰,游戏影像互动体验的趣味性让参与者充满好奇和愉悦的神情。 《无尽之海》展览现场 到了展场后,以上的场景并没有发生,很显然这些虚妄的想象显示了个人对于游戏类互动影像作为艺术媒介的刻板印象,“游戏=好玩”的常规化思维是大多数人对于新媒体交互类展览的默认模式,展览现场按照不同的作品划分成不同的区块,我随着人潮浏览展览,并观察观众的反应,大部分作品观众驻足观看后,会小心翼翼尝试互动,最终发现游戏趣味性不尽人意或是操作上不易掌控时,就匆匆离开,偶尔留下几句呢喃“这怎么玩?”“这什么情况?”“好像有点难?”,看着大家努力控制着疑惑与尴尬的微表情时,我意识到了这本就不是一场充满“娱乐性”的互动影像作品,而艺术家程超利用游戏互动里的“参与性”把观众放置在了一场“目的失控”意识修罗场之中,“不好玩”的操作与心理体验让观众重新回到艺术家关注的作品议题本身, 也是这种参与上的“疏离感”也让艺术家程超极具个人叙事方式下的“意识之海”慢慢浮现出来。 《无尽之海》展览现场 01 序章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海神叫作俄刻阿诺斯(Ὠκεανός),它的化身是环绕陆地的海洋,任何流动的水脉最终都汇入俄刻阿诺斯,所以,陆地的尽头是俄刻阿诺斯——无尽之海。 作为展览动线起始的第一件作品,艺术家程超为大家开启了一个真假交杂的俄刻阿诺斯,陆地在无尽的海域包裹下形成一座小岛,观众操控光标就可以自由探索和观察这个异世界,受到庄周梦蝶的启发,艺术家在作品介绍文字中会告诉你,按照游戏的设定这是一只蝴蝶的视角,当你尝试理解艺术家的视角设定时,会随着这个视角穿越海平面、星空、树丛,在移动中探索着这个时空里的视觉边界,如果你探索的足够认真,你会在无尽之海里发现了一台显示器,这台显示屏里的显示屏显示着的文字写道:“无尽之海,今天过得好吗?”“宇宙最终走向何方?”“意识到底是什么?”“人类如何得以延续?”“如果有一天你能看见,请告诉我,再见,我爱你,请忘记我?”看到这些文字,会很兴奋,这种感觉就像找到了别人遗失的宝藏。在无边界的虚拟世界里,突然有人叩问着这些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人生问题,虚拟现实边界是否被再一次模糊?观众“自己的视角”被嵌套上了“蝴蝶的视角”,借助“蝴蝶的视角”我们看到隐藏着的“艺术家的视角”,最终观众又将回到“自己的视角”,完成了一次无尽之海的探索,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意识上探索。 无尽之海 Endless Ocean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另外,当你畅游艺术家程超制定的这片意识之海的时候,右下角荧幕里的数字佛陀再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相,一个由代表着虚拟网络世界的“@”符号组合而成“虚拟的实相”,若你在看完最后一件作品再返回此件作品时,你会发现佛陀已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成像,在虚拟世界的时间又重新在现实世界以虚拟的方式得以记录和告知。 无尽之海 Endless Ocean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02 中章 结束了作品《无尽之海》后,我觉得才是正式进入展览《无尽之海》,因为接下来的《欲望之路》《F星计划:车间生产日志》《一天》《艺术可乐》《海岸标本》《窥视》《海岸线》这7件作品都像是不同方位的触角向各自的边界努力生长,同时这种此消彼长的力量也在展场间相互作用。 《欲望之路》这件互动游戏装置,通过左右按键操控平衡让角色穿梭在欲望符号飞驰的影像中,从始至终我根本没有玩过第二个关卡,气急败坏之余,发现这种失控的心态就像是想要满足欲望但又不可得时的真切感受,现实中我们通往“欲望之路”的内心状态被这件互动装置作品显化出来。 欲望之路 Path of desire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欲望之路 Path of desire UNITY实时渲染三频影像 2024 作品《欲望之路》旁边就是另一件作品《一天》,二者相近的位置也产生一些互文式的关联,前者关卡游玩性的目的性很强,所带给体验者的胜负情绪浓度也很高,而后者只以“一天”作为时间单位作为限度,没有明确的游玩目标,只有不断缩短的时间进度条不断追赶着体验者的体验,“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时间是相对的,真正的时间,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没有古今,没有去来,游戏里的三分钟关联起了现实中的一天,现实维度的一天相对于生命长河来说就像是游戏里的三分钟。 一天 One Day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如果说前面两件作品是艺术家程超在生活中因冥想、禅修的习惯而引发的创作,那么《F星计划:车间生产日志》《艺术可乐》则是因艺术家以及艺术管理者的身份洞察感受而创作的作品。《F星计划》作为此次展览中唯一一件旧作(2021年的作品),可以看出程超在几年前就对游戏作为创作媒介以及“宇宙“这个大领域保有高度的兴趣,才会与艺术家傅志刚合作,将外星生物刚进行二次游戏化的创作。 F星计划:车间生产日志 Project F Planet-Manufacturing Shop Journal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1 注:与艺术家傅志刚合作作品 《艺术可乐》便是更加直接将个人在艺术行业内的感知置入作品之内,精美巨大的可口可乐,引来不少观众打卡拍照,究竟是为了和可口可乐合照?还是和艺术合照?又或者是二者已然形成一件新的商品(艺术品)?当艺术的消费对象从历史上的贵族精英转移到了普罗大众时,艺术能够带上“商品”“流行”等属性,变得尤为有争议,当荧幕中浮现对于艺术品销售话术,以及可口可乐具有标志性的商品符号出现时,藏于作品之下的表达是艺术家对于艺术作为商品以外的属性调侃。 艺术可乐 Art Cola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艺术可乐 Art Cola 玻璃钢雕塑 0.8m(Φ)*1.5m(h)/ 3 2024 《海岸标本》是集装置、声音、影像以及互动体验为一体的作品,从实体装置到末日荒原感的动态影像,无一不在透露出艺术家对于“环境恶化“”核污水排放“等现实环保类社会类议题的高度关注,现场的沙坑装置内的物件,全部来自长乐海边实际收集而来的漂浮物,实体装置与墙面上写实的摄影作品、虚拟现实的污染现场,三者形成一条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时间线,这条时间线也展现艺术家本人对未来环境状况的悲观想象,这个以黑色为基调展场内充斥着压迫感极强”滴滴滴“的白噪声,艺术家将ICU里机器发出声音作为背景音,无不是指向这岌岌可危海洋生态,同时声音里还伴随着听不清的AI朗读,(在询问艺术家本人后,才得知这都是一些古代文人描写大海壮阔景致的诗句) 海岸标本 Coastal specimen 声音装置、现成品、UNITY实时渲染双频影像(局部) 2023-2024 “节奏上的压迫“”听不清“这种影音媒介上刻意为之的”不舒适感“再次的出现,这种体验上的”媒介补偿“让现实中的海岸线呈现一种立体的展示。 海岸标本 Coastal specimen 新媒体游戏交互、声音装置、Unity实时渲染影像、现成品、摄影 2021-2024 海岸标本 Coastal specimen UNITY实时渲染双频影像 尺寸可变 2023 《窥视》这件作品位于一个独立的展间内,当你踏入此空间时,就像落入一个观看陷阱里,屏幕中的屏幕,影像中的影像,闪烁跳动的图像,会将你的窥视欲调动起来,这时你已经成功进入了艺术家给你安排的新身份中——“窥视者”,此时此刻你好像获得了某种观看上的特权,像是一位“全景监狱”的狱长。(全景监狱是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所设计,这种监狱被设计成一种环形监狱,所有囚室对着中央监视塔,监视塔里的看守对囚徒的活动一览无遗。后来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其基础上提出全景敞视主义的概念,意指在封闭的割裂的空间结构暗示了一种每个人都被嵌入其中的无微不至的监视机制,它是规训机制最典型、最精细的微观形式。)但这种特权在这件作品里又是艺术家“有限发放”的产物,操控按键时你无法像平日刷手机视频一样,随心所欲上下滑动,只能切换更多的视角看到类似的影像,这些影像是现实中不同窥视者的精神抚慰,当你摸索按键终于能操控影像中的视角时,发现影像里出现了一个扭曲畸形且形态怪异的人,他也在看着所有的屏幕,如同屏幕前的你一样,也许这个行径怪异的角色设定正隐喻了一种暗藏于快餐式影像里畸形价值导向。 窥视 Peek At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当你踏出这间展间时,发现展间外还有一个屏幕,你刚所有的窥视同时也在被他人窥视中,在这件作品中,作为参与者的你,无处遁逃。 窥视 Peek At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海岸线》这件作品的出现,就像是在中章部分的情绪缓冲带,与《海岸标本》相似的是:作品创作源头都关乎于具象的“海”,与上一个海岸不同的是:从对未来的焦虑与凝重的思绪抽离而出,在这片色彩明快小岛上肆意释放自己的心绪,这同样是现实生活中艺术家程超个人“意识之海”中的一部分,这件作品被设置成开放式游戏格局,有轻快的音乐,放肆的奔跑,各种心中的念头都被悬置。 海岸线 Seaboard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03 终章 《巴别塔》作为终章,它就像是故事临近结束时的一个高潮,既是视觉体验上的高潮,更是艺术家表达上的高潮。 巴别塔 Babel Tower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局部图) 2023 游戏影像相较于普通影像来说,最大的差别就是游戏总是将影像中的“第四面墙”打开(fourth wall,在传统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面墙”),不断与影像对面的“你”沟通互动,《巴别塔》之前的所有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邀请参与机制”,主动邀约观看者介入作品,当人们进入《巴别塔》这个遮天遮地的影像空间时,艺术家似乎关闭了介入的邀约,默默合上了原本打开的第四面墙,试图营造视觉上的“奇观”,观众沉浸在一个充满影像的小盒子里的时候,是不是也成为影像叙事中的一部分呢? 作为世界公民,我们的命运和世界命运一直都是相互联动,从《海岸标本》《窥视》再到《巴别塔》,看到的是这几件作品的议题具有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样《巴别塔》也呼应了第一件作品《无尽之海》,《无尽之海》里有海、有树、有蝴蝶,你能上天能入海,探索你想去的边界,而《巴别塔》里有的是唯一不变的是刺眼的日光,人类的信息之塔高耸,作为观众你已经无法探索,而是被锁定在眼前灰暗的未来时空中,展场中的“时间柱“搭配着快速翻转的末世景象,荒芜、诡异的废土世界,是艺术家对于人类生存、秩序与文明跨越时空的思考。 从序章到终章,本人擅自把展览的作品按照三幕剧的方式来评述,在我“畅游”《无尽之海》之后,也形成了自己的个体叙事,多元议题的相互碰撞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起承转合。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这则偈子出自《金刚经》,其大致意思就是个人修行的道场从来都不在别处,身体游走四方,也是为了让内心生长出属于自己的觉知来。《无尽之海》是每一位观众的个体探索之旅,更是艺术家程超自己的一场艺术修行,是通过他创作、禅修、骑行、艺术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而生发出一片多元、广博的意识之海。 关于展评人 ▼ 林焱琳Lin Yanlin林焱琳,福建福州人,2021年毕业于台湾世新大学电影系实验电影方向。近年的创作围绕个体成长以及家庭进行展开,同时也以策展人的身份参与各类当代艺术展中,聚焦关注艺术作品中的实验性表达,目前是影像创作者、独立策展人、艺术经理人。 关于展览 ▼ 《无尽之海》程超 数字艺术作品展 展期 | Duration 2024年03月16日- 06月16日 地点 | Venue 101艺术潮玩中心 出品人 | Producer 林通 Lin Tong 艺术家 | Artist 程超 Cheng Chao 策展人 | Curator 冯少武 Feng Shaowu 展览总监 | Exhibition Director 杨少梦 Yang Shaomeng 媒体统筹 | Media Coordinator 洪思荔 Hong Sili 展览统筹 | Exhibition Coordinator 鞠鸿飞 Ju Hongfei 主办方 | Organizer 101艺术潮玩中心、数字教育小镇 设备支持 | Device support HUAWEI Pocket 2(XMAGE) |
声明:“东方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存在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
-
关键词
热点排行

- 编辑推荐
- 热点排行